作為守護大氣環境的重要設備,氮氧化物氣體監測裝置能精準捕捉 NOx 濃度變化,為污染防控提供數據支撐,在環保監管和生產安全領域應用廣泛。

這類裝置的核心技術路徑各有特點,可匹配多樣場景:
化學發光法:通過 NO 與臭氧反應產生的光強度測算濃度,響應速度較快(T90≤3 秒),能檢測極低濃度,適合精準測量場景。
電化學法:借助傳感器上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電流,電流大小與濃度成正比,檢測精度較好(±3% FS),適合低濃度檢測。
紅外 / 紫外吸收法:利用氣體對特定波長光線的吸收特性檢測,抗干擾能力強,其中紫外差分技術可同時檢測 NO 和 NO?,適配高溫高濕環境。
激光光譜法:能穿透高粉塵環境,響應時間小于 1 秒,精度可達 ±1% FS,無需頻繁校準,適合復雜工業場景。
裝置已深度融入環保與生產環節:
工業廢氣監測:在電力、鋼鐵、化工等行業,實時追蹤燃燒及脫硝系統的 NOx 排放,確保符合環保標準,部分設備可實現三年平臺對接穩定。
移動源執法:用于機動車、非道路機械尾氣檢測,支持車牌識別與 OBD 聯動,1 分鐘內可完成安裝調試,現場輸出檢測報告。
環境質量監測:布設于城市監測站、交通樞紐等點位,捕捉區域濃度變化,為污染治理規劃提供依據。
選購時需關注工況適配性:高濃度場景可優先選化學發光法,超低排放或高濕環境宜用紫外差分或激光光譜技術。同時要確認設備是否通過合規認證,數據協議是否兼容環保平臺,模塊化設計能降低后期維護成本。使用中需按要求定期校準,尤其電化學傳感器需關注老化問題,以保證數據準確性。